本文来源 | 金融界网 全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想方设法对抗衰退,都在不惜代价避免再度出现严重的危机。但是,我们中国是不是要放弃努力?是不是要听天由命?“经济可能负增长,但不一定是坏事”;“银行坏账可能爆发,但不一定是坏事”;“企业可能大面积亏损,但不一定是坏事”;……等等,这是最近我在中国学者的嘴里经常听到的话,而这类语言也慢慢地在向政界扩散。说实话,听到这些观点让我很不舒服,甚至有些毛骨悚然。曾几何时,中国历史学界也有过类似的言论。比如,八国联军攻打中国帮助中国认识了外面的世界,加速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灭亡,加快了开放的步伐;还有观点认为,“抗战”失败,中国变成日本殖民地,未必是坏事。不错。我们把经济界语言翻译成史学家的语言,我们毫不犹豫地会认定:这是汉奸言论。但为什么一到经济领域情况就变了?我们的问题是:对于一国经济而言,还有什么比经济负增长、银行坏账爆发、企业大面积亏损更坏的事情。现在更有甚者,有学者主张,中国应当主动拥抱衰退,因为金融危机不是坏事,是帮助中国清理经济垃圾。真是这样?为什么这些学者不把你们的观点去给美国总统或日本首相讲讲?事实是,全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想方设法对抗衰退,都在不惜代价避免再度出现严重的危机。但是,我们中国是不是要放弃努力?是不是要听天由命?是不是要罔顾事实地自我安慰?我认为,中国经济的确已经出现了大问题,但比经济问题更大的问题是我们中国的经济学家们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放肆地建议政府放弃抵抗。然后就是一堆“对抗无用论或对抗有害论”,希望让中国经济听天由命;而唯一不能变的就是“改革”,而且要按照他们说的方向、方法推进改革。我不仅怀疑这些人的能力,而且怀疑这些人的立场和用心。我认为,中央已经给定了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而且是正确的,那就该扎扎实实地做。执行的关键是长、中、短三期效益兼顾,而不是一味地只顾远期,只顾改革。凯恩斯说:从长远看,我们已经死了。他说得对,一旦因为短期的闪失,而出现大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可能将失去20至30年的发展机会,甚至永无翻身之日,日本就是先例。没别的招数,认认真真地“三去一降一补”,这就是当前供给侧机构改革的核心任务。我认为,“三去一降一补”的关键是“去杠杆、降成本”,而这两项内容与中国金融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那中国的金融问题是什么?金融短期化导致中国金融市场不生成资本,而更多地在助长货币投机。金融市场总体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是中国资本市场,第二是货币市场,第三是金融衍生品市场。明摆着,中国这些年发展最快的是金融市场是哪个?第一,资本市场中债券市场;第二,以互联网为工具的货币市场;第三,衍生品市场。注意,这三个方面都是“加杠杆”的方向,而“减杠杆”方向的股权类资本市场却被严重打压。从资金面也可以看到,2009年底,中国债券托管总量不过17.5万亿元,而2016年5月的数据显示,这个数字已经变成54.7万亿元,6年半的时间,增长3倍有余。同期,中国股票市场总市值从23万亿元增长到41万亿元,增幅不过78%。另外,2012年底仅仅3600亿元规模的货币市场基金,到2015年底已经达到4.57万亿元。这不是很大的问题吗?所以,解决这个“去杠杆、降成本”的问题,短期看,必须立即大力度扭转金融短期化趋势。第一,要把货币政策利率向同期存款基准利率方向压制,大幅减低货币投机的无风险收益;第二,通过“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在货币市场上回笼部分短期流动性;第三,大力去除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鼓励资金流向股权类资本市场。我认为,这是中国“去杠杆、降成本”的唯一出路。